端午话廉 | 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” 他是廉洁的最早倡导者
发布时间:
2022-06-06 09:23
两千多年前的风风雨雨,一刹那间近在咫尺——一个人的纵身一跃,从此让中国的每一条江河,在农历五月初五沸腾了。
“节分端午自谁言?万古传闻为屈原。”每到端午,我们自然想起屈原。一个人能够与一个节日、一种民俗关系如此密切,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屈原一人。每逢端午忆屈原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觉。
不受曰廉 不污曰洁
屈原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,更是一位清正廉洁、品德高尚的人。
据考证,“廉洁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大约公元前270年左右,屈原在他的作品《楚辞·卜居》中写道:“宁廉洁正直以自清”。意思是“廉洁正直,使自己保持清白”。在《楚辞·招魂》中写道: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尔未沫。”意思是:“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,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。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,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,就是廉洁。”
从此可以看出,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,更是用生命践行廉政的实践者,代表着“清廉”和“忠信”。
官做大 权力重 未曾迷失自我
战国时代,连年混战。当时屈原为楚怀王的左徒官,他见有百姓受到战争的灾难,劝怀王爱护百姓。怀王三十一年,屈原外交成功,六国结盟,他更得到怀王信任。
屈原官做大了,权力重了,但他并没有迷失自我,而是廉洁从政,从不接受别人的财物,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,后因遭贵族排挤,被流放沅、湘流域。
流放之后,他仍握瑾怀瑜,深思高举,只待国君一悟。直至面对亡国之痛,忧国忧民的屈原悲愤交加,于农历五月初五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,以明其高洁清廉的忠君爱国之志。
清正廉洁 民之所望 政之所向
得知屈原投江,百姓痛惜不已。相传百姓为了祭奠投身汨罗江的屈原,用艾叶包裹米粮,再绑以五色绳,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吞食他的肉身。小小的粽子“有棱有角、有心有肝,一身洁白,半世熬煎”,也是对屈原品质的另一种隐喻。
古往今来,对于屈原的纪念成了端午节不可磨灭的标志。屈原廉洁正直的形象备受肯定,而“廉洁”作为一种良性的价值取向,始终引导着社会向前发展。
廉以养德,文以化人。人们在屈原的事迹中觉醒、认同、传承。屈原对志洁行廉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渝的高尚人格,如夜空中闪烁着最耀眼光芒的恒星,为后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,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廉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